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5节 (第6/6页)
标,就决不放弃,而且举兵数年,就建立下这份不错的基础,虽然说有商毅的帮助,但自己在其中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也助长了他的自信,这己经有一些喜欢独断专行的势头。一般来说,不是到了万难解决事情,他是不会这样招集众人来一起商讨。 但聚齐之后,众人都一致反对帮助绍武朝廷。付责留守彰州、泉州的老将陈豹首先发言道:“国姓爷,不是我老豹没有忠心,是他们姓朱的实在太让人寒心了,当初他朱聿鐭被尚可喜赶得走投无路,就像一只丧家犬一样,是咱们把他接到福建来,让他们有了立足之地,过上安心的日子,但这几年来,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呢?这几年受了多少气就不说,这次您领军去打鞑子,不也是为了给他们老朱家报仇,而他们呢?不帮忙不说,还和尚可喜联手出兵来打咱们,简直就是白眼狼。所以说这次中华军打福州,那是活该。国姓爷,我老豹对您一向忠心耿耿,但这一次如果您还要帮朱聿鐭他们,我老豹就要向您告老还乡了。” 郑鸿逵道:“明俨,老豹的话说得有些过头,但却是句句都在道理,这一次是他们姓朱的做得太绝情了,因此我们决不能再帮朱家了。而且你也应该知道,中华军的实力怎么样,就算加上了我们的人马,绍武朝廷也不可能是中华军的对手,到不是我们怕死,而是为一个翻脸无情,忘恩负义的朝廷尽忠,值得吗?” 郑彩道:“不错,我看我们不如借这个机会,也出兵进攻福州,于脆就彻底投奔南京算了,反正今后这天下肯定是靖北王的,我们早一点投靠过去,将来也好算个从龙有功之臣。” 郑成功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这么看来自己的部下也都不想和中华军为敌,不过他们的意见并不算错,于情于理于势,和中华军为敌都不是正确的选择,也许自己真的是应该和明朝做一个了断了,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部下这几万人,还有他们的妻儿老小。 就在郑成功正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忽然一个值日的从官走了进来,道:“国姓爷,南京派有了使者,现在己经到了码头,而且先给您送来了一封信。”说着将信举过了头顶。 郑成功也怔了怔,商毅在这个时侯给自己来信,又是为了什么,而郑鸿逵、郑彩、陈豹等人也都有些紧张,难道是商毅写信来责问吗? 虽然心中疑惑不解,但郑成功还是接过了来信,打开观看。只看了几行,郑成功也不禁脸色大变,连手都禁不住有些发抖了,马上问道:“南京的使者现在在那里?” 从官道:“正在码头啊。” 郑成功立刻起身,道:“走,我们马上去码头。” 郑鸿逵、郑彩、陈豹等人也有些莫名其妙,郑鸿逵道:“明俨,到底是什么事情。” 郑成功道:“四叔,你自己看吧。”说着将信递给郑鸿逵。 郑鸿逵接过了信,展开观看,而郑彩和陈豹也在他身边,就着他的手里看信,等看完之后,几个人也是又惊又喜,陈豹道:“这是真的吗?” 郑彩道:“应该错不了,这不己经到了码头了吗?” 郑鸿逵道:“走,我们马上都去码头。” 于是众人在郑成功的带领下,赶到了泉州的码头边,只见在一艘三桅帆船的船甲板上,有一名五十左右岁的老者正在凭杆眺望海景。虽然只看见了他的半侧面,但郑成功还是加快了脚步,来到了船边,几步踏上了甲板,抢步来到那老者的身前,跪伏于地,放声大哭起来。 那老者把郑成功扶了起来,长长出了一口气,道:“大木,想不到我们父子还有重新相见的一天。” 原来这老者就是郑芝龙,在南京和清廷进行第一次谈判议和的时候,南京方面就像清廷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用此前在山东战役期间俘虏的阿巴泰、岳乐父子交换郑芝龙一家的要求。 使者回到北京之后,也将这一要求向清廷做了报告。在此前,清廷也曽数次利用郑芝龙来招降郑成功,但都被郑成功拒绝,而且清廷的主要对手还是商毅,因此郑芝龙在清廷手里的利用价值也越来越低,只是把他一家都软禁在北京,限制自由。 因为郑成功也出兵参加过中原之战,在战事结束以后,有不少清廷的大臣都要求杀了郑芝龙一家,也算出一口恶气,原南明隆武朝的降将黄梧就向清廷上疏,力主叛臣之家族应当逐出帝都,乃被命充军盛京宁古塔,只是当时清廷的事务太多,郑芝龙毕竟是小事,无关大局,因此一时也顾不到他,而且也有一部份大臣认为要杀郑芝龙,随时都可以,不如暂时把他留着,也许还能有用。结果才一直没有动他。 在清廷上下得知了商毅提出的交换要求之后,博洛首先上书清朝,要求清朝立刻答应,并且马上换人。因为阿巴泰是博洛的父亲,岳乐是他弟弟,因此他也远比别人关心这件事情,能用郑芝龙一家换回自己的父弟,博洛当然是愿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