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五章 无从下手 (第3/4页)
通用方案是他提出来的,拉着科威特人出钱是摊平成本的关键,而成本问题直接决定了穷的底掉的中**队能不能用得起。 海凤凰和守门员的陆盾八5方案,胡文海更是坚信一定能在两伊战争的袭城战阶段,让世界各国对中**事武器水平刮目相看的。 错过了这个机会,中**工再想证明自己的价值,非得再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投入十倍、二十倍的精力不可。 海军招待所专门开了一个小院,秦凯和王烨两人陪着他住了进去。 胡文海也没有心情吃喝应酬,拜托池秘书帮自己把闻讯而来的各路神仙都挡了驾,自己一个人躲在了房间里。 表面上看就只有秦凯和王烨两个人在门外待命,至于更外面还有多少人在,那就是不可知的事情了。 不过对于这些,胡文海只要知道在他思考问题的时候,绝对没有人能进来就好了。 胡文海面前的书桌上摆着一个笔记本,然而笔记本此时已经被撕掉了至少一半的纸张,剩下的那部分也眼看着摇摇欲坠,不能称之为“本子”了。 在书桌的周围,一个个纸团被他扔的到处都是。不难看出,这个过程中,纸和胡文海双方都经历了一个相当不愉快的过程。 “有什么办法能逼着美国人让步……” 胡文海手上的笔,无意识的在纸上随手写了两个字。但这并不是他已经有了办法,而是他根本没有把意识放在这里的表现。 雷神和休斯公司,这是美**工联合体的两个巨无霸。他们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力,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办成什么事情不容易,但搅黄了什么事情却轻而易举。他们拿不下美国国内的许可,但却绝对能封死中国接下科威特订单的可能。 那么,既然正面对抗不行,选择让出一部分利益是否可行呢? 恐怕,并不是太可能…… 胡文海这个方案的最大特色,就是把原本用于f14的凤凰导弹,改进成了用于舰队区域防空的海凤凰。然后又把海凤凰搬到了陆地上,结合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炮系统,形成远中近的梯次防空体系。 这套系统的关键,就在于凤凰导弹的通用化。那么凤凰导弹是谁的产品呢?答案就是雷神和休斯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休斯公司是凤凰导弹的主承包商,雷神公司则设计了它的电子系统。 换句话说,胡文海的这个方案,本来就是在从这两家公司嘴里抢肉吃。 凤凰导弹增加一个陆地发射程序,这对休斯公司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丁点技术难度都没有。这么一个现成的方案,凭什么要让中国企业大把赚钱,而原版厂商却要在旁边看着眼馋? 至于说中**工企业生产成本更低…… 对不起,这个恐怕还真不太容易。休斯公司从1974年开始生产凤凰导弹,十三年的时间里已经生产了多少枚导弹?这个数据只有休斯公司自己知道。 但有一点,休斯公司在规模效益上一定已经做到了极致。 可对于中**工企业来说,凤凰导弹却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国内要建立新的生产线,还要克服早期的成品率问题,导弹的雷达更是不那么容易生产。导弹这种产品,恐怕很难通过降低人工成本而获得竞争优势。 所以只要休斯公司想压低售价,中**工企业未必就能拼得过对方。合作共赢的基础,也就荡然无存了。 除非中**工企业愿意把自己放到从属附庸的位置,赚上一些并不比手工费多多少的代工差额。 而科威特对美国人来说,又不像伊拉克那么桀骜不驯和亲近苏联。不能出售给伊拉克的3i,却是可以对科威特和沙特这些坚定盟友放心的。 休斯和雷神公司完全可以拿着胡文海的方案,只需要把z文翻译成英语,这笔生意根本没有中国企业插足的余地。 怎么办?硬的不行,软的也不行。 胡文海的能力,并不比为高层的其他智囊们更强。他的优势,在于他的见识和对未来的洞察力。 但问题是,他曾经经历过的未来,或许能够将军工武器的数据姗姗到来,但却极难对军火交易的内幕有所了解。 在这个领域,他的能力并不比其他人更强。或者甚至可以说,他连这个领域的真正专业人士还差的很远。 对于国家大势,他或许能够一针见血、针砭时弊。但要说国家大势是如何形成,私下里经过了多少交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