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祖粉 (第3/4页)
把成品率提高到美国同行的水平,即使再怎么乐观也非得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不可。 十万片的两种芯片,如果新科晶圆厂真的开动产能,也就是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成品率上不去的情况下,两个月的时间也算足够了。只是这第一批的芯片,成本恐怕会比摩托罗拉高上不少。这个就真的是在交学费了,哪怕是亏本也只能是自己承担。 实际上这些问题,孟正峰自己难道不知道?这些信息,在集团内的参考资料上都是会定期通报的。比如请科学院的研究员进行培训,他直接找倪光南也一样可以办下来。而新科晶圆厂的生产安排,也是早就已经有了方案。6八000pu是新科集团的主打产品,这款经典的pu在国内应用领域相当广泛,至少生产个十年没有问题。 关键的,还是胡文海对信息工程事业部表现出来的态度。 他的一句话,原本可能要在研究院踢踢皮球的培训,立刻就会被人当做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去办。也还是胡文海的一句话,新科晶圆厂生产出来的6八000pu分配的时候就会尽可能考虑优先满足新科电子公司的份额。 在这两个要求都得到满足之后,孟正峰才算是终于松了一口气。 胡文海笑笑,摊开手看着孟正峰,用好奇的口吻说道。 “来,既然你的要求我都答应了,总要说说你打算怎么干吧?信息工程事业部的最终目的是建成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孟部长对此有没有一个成型的思考?” “全国性的信息网络,我想应该包括三部分。电话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新科电子的优势正在这里,我们的新科01是基于数字化的网络交换系统,因此具有三网合一的能力。但是恕我直言,哪怕拿出新科集团的全部资本,也不可能凭自己实现全国范围的网络。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孟正峰想也不用想,对胡文海的提问,他已经考虑了太长时间。从得知自己很可能成为信息工程事业部部长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脑海里不断的推演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以中国的国土面积,要想铺设一条覆盖全国的通信网络,没有2000亿以上的资本,根本就是想也不要想。 新科,距离这样的资本规模,仍然还是差了很多。何况这甚至不是钱的问题,在中国要做这么大的工程,没有官方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胡文海点头,洗耳聆听:“哦,那你打算团结哪些力量?” “电子工业部、铁道部、邮电部、电力部,这些部委的力量是胡总已经打好的基础,但是我必须说,光有上面的支持还是不够的。部委只能出政策、出资本,但落到实际上的时候,还是要依靠项目当地的力量。所以我认为,我们要依靠铁通、支持铁通公司和电信打擂台,只有在竞争的过程中才能最快的推进国内的信息产业。对铁通公司来说,因为它是后来者,本身包袱就很小,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比较激进的策略。比如说,与地方合营。” 胡文海难得没有赞同孟正峰的话,反而是皱起了眉头。因为从他的话里,有一个熟悉的名词闯进了胡文海的脑海。 中中外。 早年联通曾经采用的方式,就是因为联通手里没钱,于是大量的与地方进行合资推进网络建设。 然而地方上同样没有那么多钱投入,这时候很多早就眼馋中国通信行业的外国公司看到了机会。他们先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企业,然后由合资企业再与联通合资成立各地子公司,这样就规避了中国法律要求通信行业不得有外资进入的条款。 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无疑是饮鸩止渴,最后联通为了上市必须清理“中中外”形成的合资企业,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资金收购回外资掌握的股份。 但是面对中国通信市场这么一块大蛋糕,外资又怎么可能轻易放手?联通因此,将上市获得的红利被外资狠狠的割了一块肉,不得不将一大笔上市后能够大量变现的认股权证拱手送出。 胡文海决定提醒一下孟正峰,他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但是你想过没有,通信行业虽然盈利能力不错,但地方上未必有钱。一旦地方上引进其他投资者,很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变数。” 孟正峰突然笑了起来,自信的点了点头,这让胡文海对他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