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0章 投票 (第2/4页)
的这番话顶的再也问不出什么来,呐呐的张着嘴只好退到了一旁。 胡文海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也将介绍的位置让回给了张行难。 在这一番较量之后,张行难像是也找到了主心骨,自信百倍的将基于网络技术开发的程控交换机详细的向着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的专家们进行介绍了起来。 专家组的人很快就分成了三个部分,214所的何所长对网络程控交换机是最感兴趣的,因为214所负责的研究方向就是国防半导体技术。 军队上并非没有程控交换机的需求,然而国内无法自产也是事实。要用国外进口的程控交换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网络程控交换机的数据包通信方式,更是让他喜出望外。这其中对军队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封包之后的保密性极大的加强了。 封包之后的加密,相对于链路状态下的加密要简单的多,然而破译的难度却是极大的提高了。仅只这一个优势,就让何所长彻底的站在了支持网络程控交换机这一边。 除此之外,电子工业部的郝所长对计算机网络也很感兴趣。电话网络是邮电部的自留地,电子工业部插不进去手。然而计算机网络的话就是另一回事儿了。ip通话究竟归哪个部门管,这是可以好好掰扯一下的事情。用电话通话和用ip电话通话,邮电部准备好和电子工业部打官司了么? 还有计算所的宋研究员,那就更不用说了。哪怕胡文海做出来的是个埃尼阿克一样不靠谱的不成熟设备,计算所也一样敢在成果报告上签字。 何况不管怎么看,如果ip通信代替了电话网络,计算所这是要发呀! 除了这一批新科的铁杆庄稼以外,对立面自然是辛晓松和邮电部的这些关系户了。 他们不断的提出各种问题,希望能够找到网络程控交换机不成熟或者存在重大缺陷的地方。 辛晓松并非是不懂技术的官僚,正相反,他的能力在邮科院是能够服众的。但也正因如此,他更能看的出来,网络程控交换机对邮电部的威胁。 一旦网络程控交换机能够获得国家认可,那么就不光是邮电部对铁道部了,而是还要加上电子工业部,说不定还有其他的工业部委和总公司。从中船总公司搞的那个巨型总段造船体系来看,工业系统内对数据远距离传输的需求可一点也不小。程控交换机传输数据,毕竟没有网络交换机那么方便啊! 一旦打开这个口子,说不定接下来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节奏。 除了这两派之外,还有一部分专家是保持着中立的立场,将这次鉴定当做是一次单纯的成果鉴定来做。他们有的把问题集中到技术方面,有的则干脆闭口不言,只是带着耳朵和眼睛。中立的人并不很多,也就是三四个人而已。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他们才是真正能够左右结果的力量。 让人惊讶的是,黄教授始终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他大多数时间保持沉默,提出的问题也都集中在技术方面。 不过胡文海和其他人并不敢因此就将他放到中立的人群之中,毕竟帝邮的副院长这个身份,让他无限可能支持邮电部的决定。 在对网络程控交换机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哪怕是辛晓松也不得不承认,新科01程控交换机,确实有处理万门电话接入的能力。 集成到机柜上的西门子pl300背板总线能够为交换机之间提供100的带宽,而万门电话按照每门电话64k的速率,同时接通率10%也不过才64的带宽需求而已。有了ti的dsp技术和数模转换芯片,这点带宽的处理量根本没有任何压力。 经过现场进行的测试,新科01程控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峰值,甚至能够提供15000门电话接入,同时提供1500门电话的通话需求。 当然,整个测试的过程是非常繁复的。三个来自邮电部一线机房的高工负责进行多种情况的测试,将涵盖电信机房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突发和错误情况。 不过这个问题对新科01来说完全没有压力,胡文海早就从西门子手里拿到了西门子程控交换机的设计手册,上面早就将西门子这么多年来积累的程控交换机系统设计框架罗列了出来,系统的成熟性可不是比利时贝尔s1240那个半完成品能比的。 否则,西门子的程控交换机技术也不会被巴统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