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一、二章 一碗水端平 (第3/4页)
第二百六十二章 归家 胡文海沉默了起来。 并不是他没有赚钱的门路,正如他对自己的定位,大河有水小河满。 在没有私企生存空间的八十年代,他能维持自己的私企体制,那就是比别人赢在起跑线上一大截了。 为了保证自己这条小河能满负荷运转,给自己找点“保护伞”那绝对是多多益善的。 为此就算是从自己的业务里分割一部分出去,只要能换来中央上层的好感,胡文海也觉得是赚到了。 但问题是,海军自己也要脸。 八十年代的中国海军,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少爷的身子跑堂的命。 穷的叮当三响,没有什么话语权和影响力,但背黑锅挨打的事情却出了不少。 远的不说。八5年年初的时候,北海舰队出的韩国叛逃事件就让海军很是灰头土脸了一阵。 到八八年3.14海战,虽说是打赢了而且赢得还挺漂亮,但南海舰队海军力量的薄弱却也暴露无遗。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二十多艘战舰,安南人狐假虎威。歼八ii只有八百公里作战半径,八十年代海战竟然靠舰炮“洗甲板”。 还是那句话。两伊战争是拿着现代化的武器打了一场二战水平的战争,而中国和安南之间则是拿着二战水平里都拿不出手的武器在作战。 这个水平,其实可想而知。若非是逼急了,也不会有那张著名的坦克上货船的图片了。 说到底,还是穷闹的。在国家战略上八十年代海军就是靠边站,自然是没有什么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国内的造船业又不是海军能插手的,这和空军对航空工业的强大影响力话语权又不一样。 中国航空工业常年最大的户就是空军,国内航空管制干脆就是空军代劳的,这样一来航空口自然是要受到空军的强烈影响。 胡文海捧了沈飞。给熊猫国产化砸钱,这多半都是能落到空军口袋里的。 但是国内的船厂却不是海军能插手的,六机部——哦,现在改名叫中船总公司了。国内造船业绝大多数的业务,反而不是海军带来的。 虽说保海军是中船总公司的政治任务,但造船业发展的再好,海军也确实是真的不会有太大的利益在这里。 说了这么多,胡文海心里就是一个念头——难! 海军要脸。不愿意从胡文海的碗里抢食,海军军工口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它手上有几个军工厂。盈利能力都很堪忧,和陆军、空军没法比。 造船业进步海军拿不到什么直接利益,所以巨型总段造船法搔不到海军的痒处。 要给海军想一个“吃饭”的路子,胡文海一时还真是没有思路。来快钱的话,他倒是记得三哥家里有几处神庙可以去挖。但堂堂中国海军,总不能去做盗墓贼吧。怎么说海军也要端着点五大流氓的逼格不是。 而且海军恐怕对赚快钱也没兴趣,一着到手的钱不禁花。海军出海那就是烧钞票的,挖神庙能让舰队开出去几次? 所以说,还得有细水长流的路子适合海军,至少能把舰队的维护费用给赚出来。有些话不能说的太透。历史上一文钱难倒了英雄汉,为了养活舰队,海军也做了点钱没赚多少但是名声坏大了的买卖。 为了不重蹈覆辙,胡文海必须谨慎考虑才行。 “如果可以的话,池秘书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胡文海踌躇:“一时间我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池秘书你放心,这事儿我应了!我放在心里呢,一定给海军找出一条路子来。” 池秘书面露喜色,猛的点头:“有胡总这句话就行,我相信你的能力!首长也相信你的能力!” 胡文海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倒不是怕海军不讲理非要他立刻想出个办法来。而是担心升米恩斗米仇,别是海军觉得自己出手是应该应份的。 如今有池秘书这个“承情”的态度,他心里也就有了充足的动力。 胡文海与池秘书最后随意的聊了聊,掌握了一些海军目前有意推进的军转民项目,然而可惜没有发现什么他知道的有前途的好项目。 池秘书屡屡拍胸脯保证,只要胡文海记得有心帮海军这个忙就行。不论能不能有一个结果,海军都记得胡总你这个朋友。 俩人就站在渤船舾装码头不远处的海边聊了半天,在食堂小灶吃过饭之后,胡文海辞别了池秘书,在渤船厂区又转了两圈。 他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