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摘星拿月_第16章 二圣相见鬼神惊(中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 二圣相见鬼神惊(中1) (第1/3页)

    面对着拥有四百年历史的客房,鲁西华独坐在房间里,欣赏着屋内的一切细节装饰军荼利明王的织画、工笔花鸟、鹊型青铜香炉、连茶具的瓷器都烧有真田家的六钱纹虽然只是待客休息的场所,但是处处体现着佛教与日本历史传统化的结合。

    屋内壁的高檐还挂着一幅空海人所作的诗闲林独坐草堂晓,三宝之声闻一鸟。一鸟有声人有心,声心云水俱了了。

    早期的日本由于历来接受华夏传统化的影响,只有皇室和大臣才有资格学习汉字,所以创作汉诗更是皇家的专利,之前这都是天皇的权利。

    不过鉴真大师东渡,为日本这个弹丸之地带来了佛法,紧接着不断涌向大海对岸大唐的遣唐使的回归,使得日本佛教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鼎盛时代,它的兴起震动了日本的坛。

    空海、最澄这些从大唐归来的学问僧个个精通汉学,吟诗作对更是达到随口而来的地步。佛法、汉诗由他们口传播开去,使得汉诗和汉化不再是日本皇室的专利,而成为了更多权力阶级和富人阶级羡慕的化交流。

    你要不会汉字,不会作诗那不能称为人。

    室町幕府时代,出名的狂僧一休喝酒吃肉近女色,著有狂云集,诗风如寒山,他写过一首描述自己与一位盲女爱情的诗盲森夜夜伴吟身,被底鸳鸯私语新。新约慈尊三会晓,本居古佛万般春。

    到得日本战国时代,几乎所有的大名都会作汉诗。

    军神杉谦信汉造诣亦高,颇有诗名,以《九月十三日夜》一首名声最著霜满兵营秋气清,数行过雁夜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亦远征?

    直至现在,日本学之早深埋下了汉学的血脉,二者再也分不开了。

    鲁西华这边在陷入静思,门外敲门声响起,原来是寺知客僧前来通知,马是晚课时间,有兴趣的客人,可以跟随他到法堂观摩。

    鲁西华自然答应,出得门去,看到樱井泉早等在门外,满脸的笑容,看去容光焕发,休息得很好的样子。

    莲华定院最初叫做念佛院,供奉的本尊是阿弥陀佛。鲁西华不敢怠慢,这尊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在自己世界被破之后,消失不见,与贪狼、破军、巨门三位的沟通之,并无其坠落的消息,只说圣人之事不可妄加揣摩。

    鲁西华所以不敢妄自菲薄,这种不知道成圣多少亿年的万古巨头,极有可能是藏身在某处等待复兴的时机。此等尊位,连名字也不能轻易称呼,一个不察能被其感知心想,实在是危险恐怖。

    主持晚课的是寺院的住持添田人,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是十来名僧人聚在一起唱经而已,只是加入了音乐的旋律。

    樱井泉跪坐在鲁西华身边,小声解释道,日本有名的歌舞伎是在佛教的念佛舞基础成型的。所谓念佛舞,是一边跳舞,一边念佛罢了,颇有点萨满教义祭祀天地仪式的吟唱味道。

    晚课的时候,鲁西华这才发现,寺院的客人还真不算少,可能是下午新来了一些,粗略一看,竟然有六十位之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白皮肤,各色头发的外国人。要知道,现在可是特殊时刻,各国大使馆已经发出通知,警告停留在日本的本国人,最好赶紧离开日本。

    也或许是因为东京城空出现的异状到现在为止,日本政府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外国人的基因之天生有一种冒险精神,对于神秘事物的向往异常强烈。算是本国大使馆警告,也没有阻止这些人旅游的热情,反而是对一些神秘的宗教场所更加感兴趣了。

    哪里都不缺喜欢作死的人,连打仗,都有专门的战地记者前去战场报道实际情况,更何况日本东京面现在飘着这么大一个新闻,想藏都藏不住。

    高野山是日本佛教东密的大本营,远离东京,看来在事发之后,前往这里的人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完全推翻了两人之前在南海县铁路,看着空荡荡车厢所产生的臆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