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行有行规 (第3/3页)
收画的利润有上千万倍,有上万倍。就拿齐白石讲,80年代才五百元一幅,90年代一千元一尺,二千年的时候才两万块钱一尺。现在卖多少钱了?几百万一尺了。 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古玩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能是有道行的眼力人。古玩无贵贱,人心有高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行有行规,道有行道,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体现你入行多深和入道多久。 古董这一行很暴利,有价值的藏品,随便一件都能卖出成百上千万的价格。但是鉴宝这一特殊技能却不是每个人都会的。没有四五十年的浸泡功夫,都不敢说内行。 爷爷请袁秋华看他最中意的收藏品,是块双龙人面玉璧。玉璧直径18厘米,厚度10.2厘米,比一个巴掌略大,以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又有玻璃般的光泽,由于在陵墓中埋藏2000多年,龙身局部有沁斑。 玉龙造型威猛刚劲,身体卷曲呈s形,张须露齿,双目圆睁,鬣毛向两边卷曲,前肢曲折,爪趾锐利,龙尾上卷并平削,通体饰蝌蚪状的涡纹。 玉工采用阴线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的技法,把龙潜深渊、蛰伏待时的意蕴表达得淋漓尽致。玉龙眼睛下方有一钻孔用于佩戴时穿系丝线,表明这是一件佩饰。 战国时期琢玉工艺,归纳出“五字诀”:利,边缘直切下去,锋利得可以割破手;亮,抛光后玉器光洁明亮;凶,动物形象凶猛;细,花纹扭曲宛转,比发丝还细密,被称为“游丝毛雕”;空,大量使用透雕镂空,更显灵动。 春秋时期,孔子儒家赋予玉君子的美德,玉器温润而散发出光泽,这是它的仁德;清澈而有细密的纹理,这是它的智慧;坚硬而不萎缩,这是它的道义;清廉而不伤人,这是它的品行;色泽鲜明而没有污点,是它的纯洁;受到伤害而不屈挠,是它的刚勇。 夏商周,玉器也从神玉变成了礼玉,玉器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神灵和祖先,祭祀时就有“六器”之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袁秋华不敢估价:这是无价之宝! 陕西榆林某老汉修羊圈时,挖到这件宝贝。1994年,爷爷花8800元买了下来。现在有人出价2000多万元,但爷爷舍不得出手。 爷爷拿出一竹筒,拧开盖子,抽出一张画。几年前,从旧货跳蚤市场,花了580块钱买回来的,一直没有拿去鉴定。他不认识上面的字,虽然连字都不认识,只是觉得好看,应该值些钱。 袁秋华惊得嘴巴合不拢,天呐,不识字,竟然搞收藏?还身家过亿?胆子真大啊,什么都不懂还敢去古玩市场淘宝贝!居然还捡到大漏! 蓝新颜接过来这张书画,仔细的鉴定了一番,就公布了鉴定的结果:这一张画的落笔人是溥儒,溥儒是清末皇帝溥仪的堂兄。在民国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南张北溥”,南张指的是张大千,北溥则是指溥儒了。这幅画是溥儒画给内人的,是庆祝他们结婚50年周年纪念。上角这个字一看,就是典型的清代馆阁体,端正且漂亮。下面的画,则是南宋宫廷画的遗存,是半边构图,是南宋著名画家夏圭经常用的这样一种构图。溥儒继承了宫廷的绘画。整幅画的特点,就是继承了南宋院体的技法。确定是溥儒的真迹。 爷爷说:值多少钱? 蓝新颜估价:溥儒的书法和绘画合璧,这是一副很难得的佳品,目前市场价一平尺不会少于10万。这一幅大约3平尺,起码30万以上。 爷爷问袁秋华:你喜欢吗? 袁秋华说:可我买不起。 爷爷则是大手一挥,一家人,谈什么钱呢,你要是喜欢的话,爷爷就送给你了。 袁秋华推辞,不接受。 爷爷说:鬼灵精,宝贝不会拿来卖,机缘深厚能得到。不要书画,玉璧呢?必须给你见面礼,这是规矩! 蓝新颜说:爷爷的心意,我替她收下了。 袁秋华说:谢谢爷爷! 爷爷哈哈大笑:凭这声“爷爷”,值!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