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河畈_集体辞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集体辞职 (第3/3页)



    这样曲折的解说,王为民当然不信,他不敢问罪于章教授,骂“好管闲事”,也不敢兴师报复于省日报记者,唯一能心急火燎地挑衅示威的人,就是袁焕轩了,“坏老子的事,还想在老子眼皮底下转干,门都没有”。

    公共场合,王为民讥笑袁焕轩靠弟子拱卫山头,抬轿子吹喇叭,为长不尊,为师失范。

    袁焕轩不气不怒不辩解,他心里明白,官场是个名利场,在利益面前,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更多的是各种潜规则,你不奉迎,做人实在,为人厚道,不装样子,大多时候在埋头做事情,是没有错,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让别人当软柿子捏就出问题了。你可以不圆滑,但也别让人觉得你太好欺负,自己辛苦干出来的业绩,就要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尊严,就要全力去维护,况且别人也不会因为你忠厚,便高看你,尊重你,只会认为你好说话,好呼唤,尽量来榨取你,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会叫你去做,因为他知道你不会反抗,甚至是把一些责任往你身上推,也成了背黑锅的第一人选。他拱手作揖,绵里藏针的打哈哈,“恭喜您家,您家属于绝顶聪明之人,发挥您家的聪明才智,造福祖国吧!”

    同事为袁焕轩抱不平,他哈哈大笑,“无妨,童言无忌嘛”。随后,大伙议论王为民的人品,猜测上级将他放下来的意愿。袁焕轩听他们讨论,有时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但从来不插话。他们虽说得热闹,却无定论,最后询问袁焕轩的看法。他说了一个亲眼目睹的乡村见闻。

    今春下乡,我看见渔民放鱼苗,放了鲢鱼,鲤鱼,武昌鱼,胖头鱼,还放了几条乌鲤。我疑惑不解,便问,“俗话说,一条乌鲤搅翻一塘鱼,难道不怕它起坏作用么?”渔民答复道,“一听,就是外行话。乌鲤凶恶,专食小鱼,是不假,可强壮的,敏捷的,它想吃也吃不了嘛,只有吃病的,残的,弱的,这不是帮我清理鱼塘吗?”我恍然大悟,“这是生物间的成长比赛呀,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哈”。渔民回应道,“你说的,我不懂,我只晓得家鱼要搭几条野鱼,才能激起满塘活力,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养鱼经呢”。

    同事听完,皆静默,若有所思。

    袁焕轩终日埋首于一地鸡毛的琐事中,虽郁闷不得志,却是一个不争不抢不焦躁的人,从高空落到低洼,由富贵到贫贱,经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为看得通透,所以豁达大度。他心思缜密,又情感细腻,在人前不轻易显示锋芒,那样只会给自己带来祸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谤之,因此有必要适当的隐智藏拙,这世间笨的人太多,见不得他人好的也太多,不如装糊涂安全,辗转官场,大部分时候只不过是在无奈的夹缝里无奈地讨生活。于是,那些生活中的尔虞我诈,红尘是非,实则是对他的一种心理干扰,排除这些干扰,他的思维才能清醒,心境才能宁静,下笔才有如神助。做人要有高贵的骨气,不能像狗一样活着,这是人该有的尊严,人须知的风度,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才是感动世界的密码,就像他的文章一样,端正庄重,简朴平和,易懂准确,从容淡定,不控诉、不置恶语,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上级对王为民下“可以内部控制使用”的定规,袁焕轩比他本人还清楚言外之意,他想当“一把手”,真是门都没有。过去他鼓动一群人,采取“乱拳打死老师傅”后“法不责众”的手段,整过许多人,他趁火打劫,先下手为强,先斩后奏,捞过不少权利,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管事的官员虽然知晓,拿了好处也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和他的手下都是玩命之徒,逼急了真敢杀人放火,正所谓“官不容针,私通车马”。但这做法,瞒得了一年两年,却瞒不了十年八载,况且现在不比从前,他不敢公然乱来,人们也不怕他群狗乱咬,再者官场有一潜规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过就是立大功。他的“黑历史”,就是最大的过,世人都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所谓不怕豺狼虎豹,就怕背后捅刀!上下都防患未然,他早已众叛,早已隔离,原地踏步两届,仍不知原因。同事说,“跟着他干,有个鬼前程,就算做得再好,也休想落一点功劳!”

    谢清溪未能升级,自然也是功高,被忌,被压了。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