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河畈_九星连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星连珠 (第3/3页)

天象,用星占术已确定,从农历九月五日开始,到九月二十日止,这期间,天空将会出现“九星连珠”的天文奇观。所谓九星连珠,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冥王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七大行星排列在12.6度的范围内,但不是如望文生义那样,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散落参差地分散在一个扇形内。由于有太阳quot;参与quot;,因此,quot;九星连珠quot;的奇特天象,不能在白天观测到,除非出现日食,否则太阳的光辉会将星光淹没。白天,人们无法观赏到这种神奇的天象,但在黑夜,人们借助天文望远镜,肉眼还是有缘得见。

    九星汇集,天文学家也预测到,天文报刊上也有述说。但令袁秋华疑惑不解的是,七千年难得一遇的奇观呀,为什么大众报刊和电视台,没有大肆宣扬?且农历九月十六日夜亥时,即亥年,亥月,亥日,亥时,也就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天空将出现月全食。九星连珠非常幸运地与月全食相遇,会出现“红月亮”,又称为“血月”。届时,人们肉眼从地球上看去,月亮被太阳遮掩,月亮并不是从空中消失,而会呈现出难得一见的古铜色。太阳把月亮勾勒出一个红圆的剪影,七大行星围绕在月亮的身边闪耀,岁星当空,众星显现,七曜济济一堂,近在咫尺,斗丽争辉。这一奇丽的景象,将持续10分钟。

    出现这种天象,会发生什么?据古老相传,每次发生连珠事件,都会伴随着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大事发生,连珠的层级越大,发生的事情影响也就越深远。不知道这样说,算不算是迷信呢? 如同世界末日一样的灾难事件,和各种让人无法理解的超自然现象,或许会有人穿越时空也说不定呢!

    九星连珠加月全食,是千古罕见啊,因为在人类整整七千年历史里,只出现过一次真正的九星连珠现象,也就是后羿射日那次。然而,官方和天文学家,却讳莫如深,究竟在躲避什么?或忧虑什么?

    届时,来自月球的引力,与行星连珠,像拔河一样,形成合力,原本月球的起潮力,就是太阳的两倍多。在这种情况下,地球表面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至少江河会出现变化巨大的潮汐现象。众所周知的钱塘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是由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而引发的涌潮。而今年的钱塘潮尤甚,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飞驰而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从电视台的现场转播,袁秋华看见浪潮飞扑上岸,将停驻在堤岸的公交车掀起,连翻几个筋头。

    到时候,不管将发生什么,任谁想一想都感觉到害怕!袁秋华也怕啊!经历那么多苦难,仍然活到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是奇迹。死亡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在哪里死,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死,谁也不确定。她早已不怕死,死是一种解脱,她也不怕生不如死,只怕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只怕死了还要拖累别人。九星连珠与月全食相遇的时刻,恰恰和自己的生辰八字,相配相合相印,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恰到好处的和自己的巫师血统,互动互通互证,冥冥之间注定着什么,也许就是天意了,要不然,岂能这么凑巧?

    风水学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术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天星风水术,是远古时代的风水术,地分吉凶,星有善恶。看得到的为阳,看不到的为阴,何为不见之形?一座山,一条河,一片地,所蕴涵着的气与运,以及这种气与运呈现出的势态,这都是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的气态,形影,天象,地脉。老子《道德经》曰:大象无形,大音稀声。黄帝《阴符经》云:天发杀机,移星异宿;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道家由此衍生出符咒密法,兵家演变出星宿八卦阵。古人用它“寻龙点穴,分金定时,设假冢布迷宫,隐坟匿墓,万年无疆”,今人不擅长,破解不了迷局,自然不识古墓之所在,或知其邪,畏其恶,惧其害,再添障眼法,不至祸起坟头,殃及池鱼。

    永芳堂是一块邪地,为了镇压它才在上面建造了大学,因为年轻人血气方刚,阳气旺盛,可以镇压邪物。时常会出现诡异的事情,有一股相当浓重的怨气,集聚了很多不干净的东西,只要是本地人,没有不知道的。这里究竟隐藏了什么,抑或是在保护着什么?

    不管是古代占星术,还是古代天星风水术,都已告诉袁秋华永芳堂底下有古墓,她要一探究竟,为找到随侯珠,值得冒风险。进入古墓,或许会在某个时间的某个场合,看到天书,召唤火凤凰,然后通灵,真正成为拥有特殊功能之人呢。既然是负有使命之人,上苍唤醒了这个超能力,目的就是让自己阻止什么呢。

    学校放七天假。天有异象,地有异动,八月十五潮汐猛,她准备了夜视眼镜,验钞手电筒,因为在紫外线的的照射下,能看到人类看不到的东西,或隐藏的数字。

    还有三天时间。

    我佛慈悲,佑我如愿!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