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6节 (第3/3页)
到此为止了。 可是,到了周三下午,案情又有新变化。 育才中学的语文老师周良突然跑到局里自首。他说,他才是殴打罪犯并使其致残的行凶者。 揭发人向纪委检举时,确实提及,当时在场的还有周良。记得当时钟云说,周良是罪犯的亲戚,是来探望罪犯的。 本来,在调查叶志同刑讯逼供案时,纪委应该传唤周良来配合调查的。 只是考虑到叶志同承认了所有罪行,并且另一当事人钟云在叶志同认罪之后,终于改口与叶志同保持一致的口供。 再加上周良此时身份特殊。前阵子被宣传成了见义勇为的英雄,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经委觉得没有必要惊动他,所以没有传唤。 于是,案情变得复杂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想走没这容易 更新时间:201210160:31:56本章字数:4761 无论戏剧、小说、电视、电影中,关于两个人争抢着承担某个责任或接受某种处罚的桥段早已被人用滥用绝,都快让人审美疲劳了。 哪怕情节再精彩,过程再曲折,结果再意外,也会让人感觉毫无新意。何况周良和叶志农争抢故意伤害罪名这一出,其实并不算多复杂。 周良投案之后,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正在为老战友一时糊涂而痛惜不已的祈镇海处。听到这个名字,着实没让祈镇海给狠狠地震惊了一把。“姐夫”之名,自是早已如雷贯耳。 当时,他刚结束了对叶志农的审讯。警员来汇报时,也没有避讳叶志农,结果让他给听到了。 叶志农自是不肯。千方百计地想要努力说服祈镇海相信,那个叫张立生的人贩子,就是他给打成植物人的,与周良无关。 望着叶志农那张因为着急而大为色变的标志型死人脸,祈镇海心中已经隐隐有了正确答案。 果然,亲自给自首的周良录了口供以后,之前的疑点顿时拨云见日。 周良的口供中,详细的描述了当时他动手暴打罪犯的每一个细节。 相比之前叶志农的口供中言辞含糊、语焉不详,推说当时情绪太过激动,加上时间过得太久,导致记忆不清的搪塞之辞。周良供述的施暴经过和罪犯伤情鉴定报告上的结论几无出入。 周良还交待。当时,他是锁着门的,审讯室中只有他和罪犯两个人。直到叶志农和钟云两人破门而入时,才被他们两个合力阻止了对罪犯的暴力行为。 这一点,有本案的检举人,西城区公安分局警员陈江的证词佐证。证词中,陈江被支开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回到现场,发现审讯室的门确实是被人踹进去的。另外,公安局的检修记录及财务支出表报显示,确有那阵子审讯室更换过被破坏掉的门锁的记录。 至于周良为什么会在叶志农的陪同下,出现在西城区公安分局,并对罪犯实施了人身伤害。 以及叶志农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替周良顶罪,甚至不顾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人身自由。 祈镇海选择相信了周良的说法。 周良说,罪犯张立生被捕以后,y市警方迟迟未能从他口中撬出那些被盗卖的孩子的下落,使担心孩子们安危的周良心焦如焚。 这才谎称自己是罪犯张立生的亲戚,通过在协助警方追捕人贩子过程中新识的警员张佳妮说情,让叶志农出面带他去西城区公安分局和罪犯张立生见上一面。 当时,他认为,是因为警方审讯的手段太过温柔,罪犯这才死不开口的。他一早就打定了用拳头来撬开张立生那张嘴的主意。 计划实施很顺利。孩子们的下落有了。张立生也被他打成重伤。 事后,正直的叶志农对周良心存感激,又认为是自己的工作失误,才会导致事态发展成这样,理应由他来承担所有后果,所以才会替周良顶罪。至于钟云,估计也是跟叶志农一样的心思。 周良的供述无论是从合理性抑或证据性等各方面来考虑都要比叶志农的供述更合理也更接近事实。 案情大白。 …… 听到开锁的声音,周良疑惑地抬眼望向门口。 他五感敏锐,自然早已从脚步声中分辨出来,来者是去而复返的女警。祈镇海给他录口供时,就是这位叫小丽的女警负责记录的。 门被推开,一道柔和的自然光洒进来,周良本能的眯了眯眼。 审讯室的日光灯非常节能,完全可以用黯淡来形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