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234章 234.战争结束,马放南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4章 234.战争结束,马放南山 (第2/3页)

把自己的军力从原先的七万,扩张到了十五万,攻守之势再次改变。

    只不过这一次,韩琦可是一点都不慌了,根据宋朝情报部门的调查,西夏可战之士,大概在四十万左右,而这次西夏三路伐宋,却只总共调集了二十万的军队,这是为什么?是他不想一口气吞并秦凤,还是因为李元昊怀有仁德之心,不想大动刀兵?

    都不是,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西夏的粮食不足以支持四十万大军的作战,这就是李元昊为什么只发动了二十万人来与宋朝作战的原因,而现在,李元昊骇然发动十五万大军,表面上确实是来势汹汹,可其实是强弩之末,快要不行了,他现在的粮食,又能够这支大军撑几天呢?韩琦心中自然有底,恐怕不出这一个月,李元昊的粮食就能彻底消耗干净,到时候,也就是西夏土崩瓦解的时候了。

    只不过韩琦的美梦做得再怎么好,也赶不上现实来的残酷,在韩琦带领大军与西夏军队在西夏国土上打的正焦灼的时候,西夏的一位使臣则带着李元昊的命令进了大宋的宫廷之中,上表言和了。

    至于言和的条件,则是西夏归还宋朝所有已经侵占的国土,且取消帝号,永世向宋朝称臣,二来呢则是减少岁币的支出,从每年一百万贯,减少到每年五十万贯,另外第三呢,就是重新开启界市,并且允许马匹贩卖到宋朝,以这三点,来求取宋朝停止继续对西夏开战。

    而在这番话之后,则是非常直白的威胁,西夏使臣当着大宋皇帝的面,直言不讳,若是宋朝还要继续进攻西夏,那么西夏将会彻底转入大辽的怀抱之中,与大辽共同进攻宋国,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威胁让整个大宋朝堂都炸了锅,毕竟此时即便是傻子都能明白,在此一战中,到底谁占有更大的优势,更何况这些人都是饱学鸿儒,一个个都比人聪明百倍,又哪里不会懂得这个道理。

    再加上此战开始直到如今,宋朝为之花费的钱财已经达到了上千万贯,后续的部队也已经在调动了,若是就此停下,那么这一千多万贯的财政窟窿又要找谁来补?难道还要继续加税给百姓,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西夏使臣刚刚提出要求和的时候,整个朝堂几乎是一片的反对之声,可到了后来,情况就慢慢开始变了,没过几天,大辽在北宋边境集结军队的消息就开始传来,大辽使臣名义上是说惯例检查边境,只不过这么数十万大军在自己头顶上晃悠的感觉,宋朝大臣又岂能真当他们是散步。

    等再过几天,东南不稳的消息也开始传来,许多部落羁縻州纷纷出现了异动,需要加大当地驻守军队数量的请求也开始从地方来到了中央,紧接着夏天开始接受,秋天来临的消息通过一片片枯叶毫无疑问的告诉给了朝堂诸公,若是再打下去,那么今年秦凤路,就要彻底陷入粮荒的境地了。

    此时整个秦凤路上各路大军加在一起,总共大概有十八万左右,这些军队的粮食,大部分都是需要秦凤路自己来提供的,旁边的各路只是提供一部分而已,而这些粮食从哪里来,自然是由秦凤路上的百姓家中而来,而运送粮食的乃是何人,自然是秦凤路生活的各州百姓,这些为将士们运送粮食的人,登记在册的就共有十五万人,至于没有登记上的,大概也有一万多人,这么多的壮劳力参与到运粮的任务中去,哪还有时间来收割自家田地中的粮食。

    若是时间再拖下去,秦凤路今年的粮食产量是非常有可能比去年还要少的,种种因素之下,最后,皇帝陛下还是做出了一个让韩琦十分失望的决定,那就是同意停战,夏宋之间,恢复和平,重开界市。另外每年支付给西夏的岁币由原本的一百万贯改成十万贯,并且五年一付,从今年开始算起。

    当消息传到韩琦手上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敢相信,为了这一战,整个秦凤路付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