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七二章 小人之心 (第2/3页)
仅此而已?” “若不然呢?这位大人想逼我承认什么?我说没有!那些咬定我与哲王有往来的言论都是无稽之谈,胡言乱语,不足为信。是造谣,根本没有真凭实据。” “郡主的话,还是先别说的那么满。”开口的官员一声哼,鄙夷流露。 程紫玉忍不住黛眉一蹙,所以,他们还有证据? “敢问郡主,为何哲王要将宅院买在荆溪?” 这事,她哪知道? “道听途说,弄错了吧?” “没错。已经确认过了。” “我不知道。但我猜,荆溪北去金陵常州,往南便是浙地,东去锡惠之地,正好还有太湖之便,取中枢买宅并无可疑。”她心下一叹。朱常哲买宅的原因或是为了他留给自己的那些人和往来的医者用作落脚点吗?他大概本意是为了避嫌才悄悄买了一宅? 不管如何,十之是自己害了他。这么个小事,怕是叫人借题发挥了。 就和奏折里那些米铺有人收坏粮之事一样。并不是作假而是有人为了将祸水往朱常哲身上引而故意而为,故意闹事,故意留下把柄,故意闹个民愤出来…… 此刻证据确凿,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说不清了…… “郡主确定哲王买宅就只图地形之利?“ 有大人视线灼灼将她审视。“既然是地形之利,那应该便是只做南来北往的落脚之用。可为何那宅子里,哲王还留了超过半百的亲卫?” “……”几十人的哲王亲卫吗? 程紫玉也迷糊,她不知道啊。 “哲王买房是哲王之事,我远在京城如何知晓?而我连他买房都不知,更不可能知道他究竟为何选在了荆溪,又为何在宅中留了人。诸位大人如果想知其中缘故,理应直接去找哲王询问更合乎常理吧?” “郡主果然狡猾,连说话也滴水不漏。” “……”程紫玉一头雾水。她怎么就狡猾了? “那么,不知郡主可知哲王的财富来源?” “我说了,那些谣言都是无稽之谈。哲王虽无大产业,但他既有康安伯的支持,还有文兰公主的倾囊相助,我想银子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吧?他没必要为了点银子搭上自己的名声和前程。” 文兰带来大周的不止是产业,更有许多买卖机会。哪怕只是朝鲜和大周之间的倒卖,一年也可以支持朱常哲巨大的开销了。 “至于我程家,这些指控同样不属实。善堂之事程家在去年夏天便都交予了两江衙门打理,那时候尚未开始南巡,也未有洪泽大坝和哲王什么事,程家小小商户又无人做官,何来控制衙门或是勾结衙门之说。 最重要的,说白了,程家挣得到银子,也不缺银子,程家压根没有必要还去掺和到这些莫须有的指控提出的那些蝇营狗苟之中。 总而言之,大坝的种种我一无所知,善堂的采购也没有程家插手的份。我也未与哲王也从未有过这些奏折里的暗指……” “郡主撇得倒是干净。那敢问郡主,您与哲王的合作呢?” “什么合作?” “郡主您是真善忘还是在遮掩?” “这位大人,您说清楚点。” “陶制指向物。” “……” 程紫玉更迷糊了。这关指向物什么事?这个合作,不是在去年就完成了吗?指向物的开发早已完成,成品出了两批,康安伯的海军和李纯西南军中都早已交货了。“我不知道您在说什么。” “郡主为免有些揣着清醒装糊涂了。” “诸位大人,你们别打哑谜了,直话直说吧!”可程紫玉话音刚落,却是又好几本奏折从皇帝手中飞了出来。 “你自己看!”皇帝在咆哮。 这一次,让程紫玉彻底面色大变了。 几份奏折,所诉之事都是同一桩,让她真就如落冰窟。 前几日康安伯他们从倭寇手里打下的船只中,除了商船,还有几条是倭寇的中小型尖头船。 后来由码头衙门进行清理时,发现有一船的甲板夹缝中有被倭寇遗留下的一枚陶制指向物。官兵一眼便认出了,就是程家所制的那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