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四一章 三三三一 (第2/3页)
……只不过他们太嚣张也不够仔细,到底还是露出了马脚,留下了线索,叫精诚合作的两路官兵找到了漏洞,最终得以解开了谜团…… 官兵们觉得自己不但没有失职,看来还立功了…… 将所有证据归拢后,两路官兵连夜进宫了。 这是圣上的要求。查明的第一时间便速速上报…… 以上,是李纯的人从府中,案发地,以及宫中和府衙所打听到的所有消息经过规整后的告知。 而程紫玉闻言差点就要拍桌子了。 证据还真是不少。且每一条都是众目睽睽下被抓了个正着。谁看都是凿凿。 “动机有了,证据有了,但周家和康安伯品行和信任度上呢?康安伯军功不小,他会冒这个险吗?皇上对康安伯是个什么态度?” 李纯给她舀了汤到跟前。 “康安伯很得用。皇上也看重他。沿海镇压海盗倭寇是重担,皇上对他委以重任足见一定的信任度。但皇上……若对他绝对放心,又怎会让他戍边二十年都不让他回来?” 那个人,全心信任过谁呢? “这次宁波那事,我之所以被皇上留在海上,也有一部分目的在康安伯身上。除了监督他,也是分掉他的一部分军功。他虽还不至于功高盖主,却也是防止他手中权力会过于庞大。 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这样的家族都是有根基有实力的。而且康安伯既然在扶持他外孙,暗地里肯定也会做些筹谋。他若真要谋划一场暗杀,并不算难。也不会让人不信服。 皇上信不信,证据都摆在那儿,有那些不消停的皇子在后边煽风点火,皇上的态度并不重要,到头来,只会按着证据办事。”…… 程紫玉哈了一声,从头到尾的阴谋啊! 她听着这些种种,她都快信了。 “若是周静宜和康安伯所为,他们定要下死手才最安全。他们做成劫杀更妥当。这么闹一场,岂不是引火烧身?他们会那么傻吗?周静宜蠢,可周家人也都是草包?还是胆大包天,不用请示康安伯本人就敢做这等危险事的草包?而且短时间内,周家人根本很难做到这一步。” “你也不信吧?” “不信。绝对不是他们。” 程紫玉哼笑:“那你说,那些黑衣人之所以不硬拼,反而只射了三轮冷箭便快速撤离……是看到鲜血,以为文兰已死呢?还是觉得援兵将至,为保不被抓?又或是,他们用不着杀了文兰。文兰死不死,对他们是一样的结果。甚至不死的话,或许更有益?” “娘子说到点子上了。我也是一样的想法。” “疑点太多了。周家若真做了这事,怎会等着官兵上门?周静宜怎会做那么明显,去让众人怀疑?那些人若知道自己箭为特制,怎么可能还会用……” “不重要!只需‘时间不够,事从权宜,冒险一搏’这几个字就能解释所有了。” 程紫玉沉默了。 的确,正如李纯所言,这一切都是冲着朱常哲而来。 而她,一点都不希望朱常哲倒台! 这算是一石几鸟?文兰这个助力,到底是太叫人觊觎和忌惮了。自己得不到,那么不如毁掉,大伙儿都沾不到光。 到底有人忍不住,在圣旨下达前动手了。 文兰若运气不好丢了小命,此事被彻查,锅却是康安伯的。康安伯势必会被严惩,即便能推出替罪羊来,但圣上疑心已起,康安伯沿海兵权一定会被削弱甚至分解。 没有兵权的康安伯,就如没有利爪的老虎,毫无意义。对朱常哲,将再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但说白了,朱常哲羽翼未丰,身后根本就少不了康安伯支持。否则他也不会忍气吞声,连对外祖父拒绝亲事的底气都没有。…… 而另一方面,文兰出事,周静宜跑不掉。而唯一能对周静宜负责的,只有朱常哲。再加上康安伯的缘故,朱常哲的这一跤摔得不轻。必将被连累。再有不依不饶的朝鲜方,即便皇帝护内,却也不得不给朝鲜方一个交代。 朱常哲名声和实力大受损,这一个跟头栽下去再想爬起来就难了。其他皇子也不会允许,他完了…… 而即便事态如此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