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3章 【占份子】  (第1/2页)
    在陆坤从厕所出来,看了小半会儿电视,几个孩子等得蔫了吧唧的时候,安装小哥突然一拍大腿喊道,“进去了!”    “我看看。”陆坤立马放下遥控跑过去。    他都不明白这股子激动是打哪儿来了,竟然还对‘远古网络聊天’这么期待。    难道就跟单身太久了似的,太久没接吻,吃包鸭舌都能感到温存;太久没牵手,拿着泡脚凤爪都会心颤,一个道理?    几个孩子也回神了,跟刚才站得东倒西歪的模样完全不一样,满眼的热切。    陆坤占了主位,一屁股坐在电脑前的办公椅上,滑动鼠标,找到一个讨论区,不断找历史记录,然后啪啪啪打字:    “喂,我说哥儿几个这是住在马站了吗?”    很快,有人回复了,    “我不住马站,我现在住桥洞上网呢,网费太特么贵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回复,    “上边的兄弟带带我,交完这个月的网费,我也要去找你了。”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    1995年的时候,北京的中关村南大街上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那个位置就是一家叫“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    作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几乎就是当时互联网的代名词。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瀛海威时空‘网络面向普通家庭开放,逐渐从官方机构的低调实践应用,向民间用户普及。    中国的第一家网吧,其实就是在今年,也就是1996年成立的,创建者名字叫曾强。    他算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设的网吧上网费用高达5元钱一分钟!    你没听错,是一分钟。    1996年花3000元左右就能在北京二环路买个不错的房子。    换句话说,也就是上10个小时的网就能在北京二环路买套房子。    这个花费,99.99999999%的中国人都负担不起。    眼下政府都还在为近8000万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群众生计发愁呢。    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这个时期,如此高昂的上网费用,网吧初期竟然还天天爆满!    增强在我国开的第一家网吧位置选择了在首都体育馆,虽然选择的位置确实不错,而且附近的人流量也比较密集,    不过,要知道,在此时整个中国的网民也就只有1万人左右。    当然,随着网民人数激增、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网络通信技术的提升,上网费用几乎是应声而落,不断下跌。    陆坤砸吧了下嘴巴,朝下瞄了一眼,才发现陆明哲这个小家伙在他裤裆底下冒出个头来,没好气的把他抱起来放腿上,警告他老老实实坐着,别乱动。    这小家伙识字少,眼睛盯着屏幕,没一会儿便觉得没什么意思,跐溜一下又从自己老子身上滑下来,哇哇的捣鼓他的玩具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