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民国奇人 第487节  (第2/2页)
至连揭语都难得说出来,连忽悠的劲儿都没有了。    心病,有时解于顿悟之间,也许就是一辈子都过不去的坎儿……    这件事情,强求不得。    不过小木匠却觉察出了戒色大师心中的怨气,忍不住问道:“这是谁招惹你了?”    戒色大师指着他的鼻子说道:“你。”    小木匠一脸无奈,说道:“我?大师你别开玩笑了,我哪里敢招惹你?”    戒色大师愤愤不平地说道:“你认识那个叫做李梦生的家伙吧?”    小木匠点头。    他不但认识,而且还挺熟,甚至还在不久之前见过面,吃过饭,聊过天……    但这又怎么了?    戒色大师骂道:“那牛鼻子到处与人唱诵,说什么‘盛世佛门香火旺,道士修行深山藏;乱世菩萨不开眼,老君背剑救沧桑’,你听听,这是什么屁话?天底下哪有这么断章取义的话语?我这次过来,就是要找那牛鼻子理论理论,让他知晓佛爷并不是好惹的……”    得,敢情这位是在为佛家打抱不平呢?    涉及佛道争端,小木匠秉承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原则,缄默其口,不发表意见,只是淡淡地笑着。    笑了一会儿,戒色大师终于不闹了,而是与小木匠聊起了两件事情来。    这第一件,乃洞庭深处,湖光山色连成一片,却有真龙浮现而出,此事有不少人知晓,故而吸引了不少修行者前往探查,想必定然是一场大事件。    不知道有多少人将会于这一场乱事之中失去性命,又不知晓有多少人能够从中得利……    对于此事,戒色大师也是有想法要去瞧一眼的,毕竟佛经典籍之中,那真龙乃天地之桥梁,沟通仙佛,接引彼岸,今生若是能够见到,他说不定也能够立地成佛。    事实上,打着这主意的人不知多少,他一路北上,就瞧见了无数波的江湖人,成群结队地开往那浩荡洞庭湖。    就算是不能见到那真龙,他若是能够阻止几场争斗,挽救几条人命,也是值当的。    毕竟他这和尚,也是济世救人的那一拨。    聊完这些,戒色大师又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来。    鲁东凤城境内的黄河,最近出土了一物,此物高达一丈,三足落地,两耳朝上,四面皆是神人兽面,全身青铜,遍布甲骨符文无数……    传闻此乃九州山河鼎。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治洪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此乃九州山河鼎的来历,正所谓一州之地,养一山河鼎。    凤城黄河出土的这鼎,据说是青州鼎。    修行界曾有谶言,叫做“太平盛世鼎藏水,大争之世水无形”,讲的就是这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时,那九州山河鼎难以镇压气运,便会在世人眼中显露出真身来。    此物若是落到英雄豪杰之手,便能够匡扶天下,济世救民;而若是落到了恶人手中,那么就会逆转乾坤,令生灵涂炭……    至于落到了异邦之人手中,那结果……    神州破碎?    当然,传言是传言,当不得真,但据戒色大师在鲁东的老朋友告知,那一物,已经在鲁东大地掀起了腥风血雨,各方势力就此纠缠,不知道有多少人惨死其中。    而且据说连日本人,都掺和了进来……    说完这些,戒色大师长叹一声,说道:“每逢国难,妖邪辈出啊!”    第七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两场大戏,多点开花。    戒色大师告诉小木匠,尽管他对于真龙此物,有着很大的兴趣,但那九州山河鼎,无论如何,都不能跟落入日本人的手中,所以他思前想后,终究还是决定去凤城走一遭。    说完这些,两人分别。    临别前,小木匠告诉戒色大师,说如果有可能,他说不定也会赶往凤城。    到时候他们便在鲁东重聚。    戒色大师说好。    他离开之后,小木匠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事实上,如果让小木匠来选择的话,他估计也会前往鲁东,阻止日本人夺取九州山河鼎。    之所以如此选择,一来他与日本人算是彻底杠上了,再有一个,对于真龙,小木匠其实是有见过的。    那玩意,甚至还附在了他的身上来。    虽然后来飞了。    他此刻的眼界,与往日已然不同,相对于江湖上的纷乱与争斗,早就不再关心,因为他已经返璞归真,开始谋求找寻真我——这种境况,其实有点儿类似于道家修行到了最后之时的斩三尸一样,只有将境界攀升上去了,方才能够得到更近一步的发展……    当然,如果事情涉及到日本人的话,那么又将另当别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