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87节  (第1/2页)
    他还给这个太子起名为“孝”。以后只要时机成熟,他就可以随便抓个不孝的罪名,将其驱逐出国,另立太子。    这个时机前两年已经到了,太后久闭深宫,终于去世了。    而举行葬礼的时候,太子未到,这就是不孝的大罪。    那时魏王刚刚得知姜姬在凤凰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但与朝阳公主交好,还与徐公等凤凰台重臣有勾连。    甚至据说在凤凰台外有一座鲁人居住的公主城,只是因为姜姬思乡,就能在凤凰台外建城,让鲁人居住。    听说这姜姬如今就住在公主城里。    魏王当时就按下了原本的计划。    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子,他料定鲁王不敢与魏国翻脸。    但如果换成是皇帝的斥责或恶言呢?    那姜姬是不是真的能在凤凰台呼风唤雨?    如果她在凤凰台胡说一通,那就算他另立了太子,最后也不过自取其辱。    他不想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他命人去凤凰台打听,因路途遥远,一年方能来回一次。可两次打听的结果都不好,那姜姬竟然一直没有失宠,第二次回来的人说姜姬虽然没有成为皇后,那是因为她回拒了两次封后的圣旨。    她还已经有了皇帝的公子!    魏王当时就写信去鲁国,佯称重病,思念太子。打算召回太子。    不料鲁王理都不理他。他的使臣在鲁国住了大半年才得回一个消息:姜姬已经把魏太子叫到凤凰台去了。    使臣回来报信,魏王就知道已经晚了。    这个太子,彻底废不掉了。    既然如此,他就只能想办法弥补。尽快把太子召回来,想方设法的挽回他。    反正不管如何,太子在外,他纵有良策也无法施展。    魏王还没想出办法,鲁王又出了奇招。    他竟然禅位!    他还在国书中告诉了魏王他想像不到的事!    皇帝被一个狂徒带着兵从凤凰台劫走了。    鲁王要去勤王。    他问魏王是否同去啊?你不来是不是不够忠心啊?你是不是不想救皇帝啊?    魏王没少打听凤凰台的事,之前权臣相争惹得天下民不聊生的时候他还和赵国先王打过大梁边城的主意呢。    不过是都怕自己出头了,背后再被对方攻打才打消了念头。    现在赵国先王已经没了,新继位的这个大王听说是个无能的。按说是魏王的机会到了——    偏偏这回是鲁王先开口!    魏王前思后想之后,既不舍得这个能占便宜的好机会,又担心被鲁王陷害。    想来想去,借着太子的名义送个人过去,一来不至于被鲁国给甩在身后;二来也可以哄回太子。    起言已经被魏王叮嘱过,只要是能哄回太子,他可以百无禁忌!    魏王几乎就是明示他可以对太子说“只要归魏,就能立刻当大王”这种话!    起言头痛欲裂的听魏王说他“病重难支”。    说不定看不到太子归国就要咽气了,到时魏国无主,魏人多可怜啊。    魏王一番“暗示”之后,起言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起言这段时间躲在车内就是在设想见到太子后要怎么说。    要不要一见面就痛哭呢?    是哭着说“魏王难有天年,太子不归,魏国无主”,还是以一副忠臣的面劝太子快回国,以免魏王死得太快,来不及继位。    毕竟国中还有一个王后和好几个公子呢。    ——重点是,他这么说了,不管有没有把太子哄回去,魏王都有可能会记恨他啊。    但是他不照作,魏王照样会记恨他。    怎么做都是错,起言一边唉声叹气,一边拟文,备着见到太子不至于说不出话来。    结果路上就撞上了赵人。    拜见后,得知他撞上的不是一般的赵人,而是赵太子。    赵太子,胆小如鼠。    跟他对座,说不到十句就赶人了。    胆怯至此。    起言回来就想,要是他家的太子也是这样就好了。    太子听说还是鲁国奴仆养大的,想必胆子更小。    他突然有信心了!    凤凰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